水翁皮,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樹皮,多生于水邊,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水翁皮味苦、辛,性涼,具有清熱解毒,燥濕,殺蟲的功效,可用于腳氣濕爛,濕疹,疥癬,疳瘡,腎囊癰,燒燙傷等癥。
形態:
1、中藥材水翁皮:干燥樹皮厚約1cm,外被栓皮,除去栓皮,表面黃白色,皮部棕紅色,纖維性,其間密布白色粉塵狀物。易縱向撕裂成條,彈之即有粉塵飛出。
2、水翁皮來源水翁:喬木,高15米;樹皮灰褐色,頗厚,樹干多分枝;嫩枝壓扁,有溝。葉片薄革質,長圓形至橢圓形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闊楔形或略圓,兩面多透明腺點,網脈明顯。
配方:
1、治麻風,陰囊瘙癢,腳癬:用于水翁樹皮適量,煎水外洗。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2、治腎囊癰:水翁皮之二層皮,煎水洗十余次;如癰已穿,加甘草節五錢同煎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3、治濕疹、癬、皮膚瘙癢:用水翁樹皮水煎外洗。(《廣西本草選編》)